今天是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行知书屋>详细内容

行知书屋

行悠然之“陶路” 知“拔节”之道远——陶行知教师专业化思想及其启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12-03 09:03:44 浏览次数: 【字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教师的专业化是指专业成长、专业成熟,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它包括教师个人职业理想的明确化,个人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要求的一致化,个人职业责任感与个人生命成长的统一化,个体主体性的高度张扬与教育实践、教育改革的密切化。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农村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是制约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之一。长期以来,农村教师扎根基层,为农村基础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但由于忽视专业化发展,制约了农村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农村教师自身的成长。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来促进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是目前我国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强大动力。被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虽然是20世纪的教育家,但其教育思想却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深刻性,尤其是其中蕴涵的博大精深的教师专业化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仍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德育首位——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前提

  陶行知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崇高的道德修养。教师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职业。教育人、全面培养人的素质是每个教师都要承担的共性任务。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向学生言传知识的同时,也在身体力行教师的职业道德。因此,专业道德的提升是教师队伍专业化的重要内容。

  首先,教师要有社会责任感。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而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有力保证。其次,教师要爱岗敬业。当前,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很多教师滋生了不良的思想和情绪,有些教师一心想跳出农村,往经济发达地区、城镇调动,转公务员,考研究生,还有的热衷于搞有偿家教,把正常教学当副业。要使农村教师走上专业化的道路,除了要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外,对他们职业认同感的教育也是亟待加强的。最后,教师要热爱学生。专业化的乡村教师,应把学生当作自己培育的对象,把学生看作有独立人格的人,以诚相待,关爱有加,教学相长。

  二、愿景构建——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基点

  陶行知先生一生好学,曾指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而,为了一生的学习与发展,农村教师做好适当的职业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专业愿景是教师对未来专业发展所描绘的“风景线”。农村教师队伍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必须使每个教师要树立自己的专业理想、专业信念,要规划好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寻找体现个人专业发展价值的幸福点。只有使每个教师都有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愿景,才能产生驱动力。同时,个体愿景与团队愿景要保持一致性,团队愿景与学校发展愿景要保持“同频共振”。构建教师专业愿景是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必要条件,学校必须让每位教师们人人有愿景,个个有目标。

  三、终身学习——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引擎

  农村教师要想实现专业化,还应该要有接受职后教育的心理预期,也就是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终身教育,他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本专业知识的最新科研成就,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准。

  陶先生认为,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理由有三:一是跟上时代进步、社会进步的需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偶一停留,就要落伍,所以必须及时好学。”二是维系教师教学生命的需要。陶先生说:“一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还是因为不好学,天天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觉得疲倦起来。”“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而至于未老先衰。”三是适应学生好学的需要。“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喜欢和教师赛跑……我们的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要教学生向前进、向上进,非自己努力向前进、向上进不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观念、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涌现,任何不坚持学习的教师都是难于适应形势需要的。农村教师要想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就要不断地坚持学习,做一个勤奋的终身学习者。也只有这样,农村教师才能不落后于时代, 担负起知识和文化传递者的重任。

  四、校本培训——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的主径

  陶先生在1930年所作《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中说:“教学做合一理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哪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及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以收手脑相长之效。”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给我们今天的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很多启示。

  首先,教师培训的内容应切合教师的实际需要。重点是帮助解决教学中产生的实际问题,解决新课程的实施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提高教师执行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其次,教师培训的落脚点必须要强调“做”。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教育之教与学,必须是以做为中心。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奋斗,是探寻出路。”作为培训者,就不能仅仅通过讲座、面授等单向传递方式培训教师,还要给教师提供实践平台,把教学、培训、研修结合起来,使教室成为研究室、培训室,教师在教学中学会教学,在锻炼中提升水平。再次,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必须实施有效的专业引领。强调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教师,并不否定专业引领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五、理性反思——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关键

  陶行知认为:“真正之做是在劳力上劳心”。这里的“劳力”相对教师而言就是教师的教学实践,“劳心”相对教师而言就是教师的教学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也说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倡导教学反思,做反思型教师是课改的新理念,也是新世纪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要务。首先要强化反思意识。通过学习、讨论,老师需充分认识到反思是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其次要将反思常态化。逼迫自己每次授课后写教学反思,每月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教学反思供交流研讨。第三掌握反思的方法。要掌握常用的反思方法,如:问题追问质疑法、教学录像再现法、关键环节比对法等,重点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效果的取得等方面进行反思。第四交流反思成果。教师应努力做到个体反思与群体反思相结合,定期互相交流反思成果,共同探讨热点问题。第五反思后再实践。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来促进自我成长。经过类似多次的循环往复,农村教师将从中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教师的定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职业教师向反思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转变,实现专业化的发展目标。

  六、“草根”科研——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的阶梯

   “盖教育之举措,悉当根据于学理。学理幽探,研究始明。教育学术,吾人所宜研究,庶南辕无北辙之虞,作到有理解之效也。”陶行知要求教师不断吸取本专业知识的最新科研成就,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准。“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草根化研究是指农村教师以乡土文化为研究场景,以本校实际为立足点,以自我教学问题为中心,旨在达成自我专业成长的研究方式。草根化研究有“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故乡情结。在实践中,乡土即资源应把握以下原则。其一,来源:生于斯。乡村教师要始终把教学资源开发的立足点聚焦在“土生土长”的乡土地上,做到教学“脚踏乡土地,头顶乡土天”,走有农村特色的教学资源开发和发展之路。其二,培育:长于斯。农村教师对乡土资源的发现和培育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处处留心,点滴积累,特别是对学校周边环境资源的特点,地区民风民俗的特色等等同日常教学相呼应的结合点,更需深入思考和挖掘,以期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其三,开发:用于斯。乡土资源的利用需要整体的实践规划和开发利用,即清楚以何种方式,通过什么途径,在何时,在何地,需要哪些支持等对有价值的资源进行归类、统整与二次开发,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与有效率。“草根研究”能有效历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丰润课程内涵与学生生命历程。

  七、自觉触网——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利器

  陶行知先生曾说,“必须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观念、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涌现,任何不坚持学习的教师难免落伍。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条件较差、经费缺乏,教师的多渠道学习缺少了平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村教师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一台电脑、一根宽带,就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能满足教师对教学问题随时探讨的需求。过去觉得农村学习与教研资源匮乏,无教育类报刊图书可看,现在,网络给你提供了海量的教育信息,想看什么,只需输入关键字“GOOGLE”或“百度”一下,无数相关信息便蜂拥而至。安坐家中,亦可轻松链接世界。

  八、教育博客——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捷径

   “检讨过去,把握现实,创造未来“是陶行知的警句名言。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了解前沿动态,富有创新精神是其重要的素质。博客,自诞生之日起,就赢得了广大教师的青睐。它不仅具备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联系,也具备了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农村老师可以利用博客系统的写录、分类、更新、下载、互动、链接、搜索等功能,用来记录和发布个人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信息资源。博客为农村教师获得专业化引领搭建了一个广阔绿色通道。借助博客,教师可以足不出户地走进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的讲座和课堂,可以通过自己的博客站点与优秀教师、教育专家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与名家大师们进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交融与碰撞,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建议,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引领。教师可以从教学随笔的一个个片断中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在不断地积累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时时展现教育人生。

  九、学习共同体——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沃土

  陶先生说,“自己要说话,也让别人说话,最好是大家商量。自己要做事,也让别人做事,最好是大家合作。自己要长进,也让别人长进,最好是大家共同长进。”由此可见,陶先生十分强调教师之间情相通、心相融,十分注重同事之间的彼此平等。新时代赋予了教师团队新的内涵,教师是学习共同体,教师成长历程是同事之间共同探究,取得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先生认为,“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场所,“合作”与“共享”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教师学习共同体激发教师主体生长性,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使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十、教师发展学校——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摇篮

  陶行知深信“一个国家的教育,无论在制度上、内容上、方法上,不应该常靠着稗贩和因袭,而应该准照那国家的需要和精神去谋适合、谋创造”,“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旧。”

  教师发展学校是在重新理解教育过程中,对教师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发展在思想与实践上的新探索,是教育专业化、终身化和一体化的新途径。基于教师发展学校这个崭新的平台,农村教师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聆听专家讲座、阅读人文经典,研讨教育家的成长历程;拓展专业视野,感悟教师生命的价值和历史责任;通过读书笔记、科研沙龙、与专家座谈,释疑解惑,碰撞出新的思想和智慧,规划教育生涯;通过开设研究课、观摩课,把新课改、新课程的理念运用于课堂;反思已有的经验,追求有效教学;通过课题研究,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逐渐成为科研型、学者型、智慧型教师。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的手里操纵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真理,穿透岁月的迷雾永远给人以启迪和指引。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专业化成长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同时,教师专业化成长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时代要求,没有与时俱进、与日俱新的自我发展就必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不了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也就无法履行党和国家赋予教师的使命。因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作者系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如皋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本文为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 “行知教育思想观照下的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