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行知书屋>详细内容

行知书屋

创建“通州陶社” 推进区域陶研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12-02 12:01:44 浏览次数: 【字体:

 

创建“通州陶社” 推进区域陶研

南通市陶研会通州分会 

经多年的酝酿、试运行,“通州陶社”于今年4月2日正式成立于我区学陶先进单位之一的东社学校。市、区教育局和市陶研会的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各兄弟县市区同行参加见证,全称为“通州区‘活的教育·系列行知’学陶师陶促进社”。这既是区域学陶的一项成果,更是推进区域陶研的重要举措。

一)  源起:在学陶的高地上站立

去年10月,在“行知伴我成长”长三角论坛上,我区省陶研实验学校校长王振华同志代表江苏省作经验介绍;12月,上海市崇明县教育局组织全体中小学校长到我区二窎中学参观。通州中专省特级教师丁顺前主持的陶研成果在省内外取得良好反响。成为我区乃至省市学陶师陶亮点。

如何将点上的成功经验转化为面上广泛深入的实践,如何以面上的普及来推动点上的更好发展,有效整合全区陶研资源,创建“通州陶社”,成为了我们的原初想法。我区教育局、教育工会长期以来重视、支持陶研工作,特别是分管局长钱国华同志对陶研工作抱有浓厚兴趣,多次就陶社的性质、组织、运作、目标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给予了有力的指导。

二)  旗帜:在“活的教育”天空中飘扬

1921年暑期,陶行知先生在金陵大学作了一次《活的教育》演讲,他说:“我总觉得‘活’的一字,比一切什么字都要好。活的教育,更是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现象。”“活的教育”,正是南通市陶研会多年来重点研究的课题。陶研专家何广余先生研究认为;“‘活的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宝库中的奇葩,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核心。”

我们冠名“活的教育”,一是源自南通市陶研会研究成果的指导;二是源于我们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三是源于自身的研究与发展需要。

三)  框架:在“系列行知”舞台上搭建

通州陶社以“系列行知”作为工作架构,各成员学校从不同的视角入手,在相异的维度展开,化整为零、万紫千红而九九归一,彰显“大哉陶子”的博大精深,确保学陶师陶工作更细、更活,更优。

目前“通州陶社”系列成员共有七所学校,他们是区内的二窎中学、通州中专、张謇学校、东社学校、四安中学、韬奋小学、十总中学。目前七所学校确定的课题是:二窎中学的细节行知,通州中专的合一行知,张謇学校的勤逊行知,东社学校的真远行知,四安中学的求真行知,韬奋小学的大爱行知,十总中学的砺志行知。

截止今年10月底,还有先锋小学、新联小学、袁灶初中等学校对陶研工作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加入陶社的愿望。待条件成熟时,我们将逐步吸收这些学校加入“通州陶社”。

四)收获:在标准建设中丰富

通州陶研分会十分重视学陶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略。

(一) 依据章程推动,形成显性成果

在通州“陶社”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上,我们讨论通过了《南通市通州区“活的教育·系列行知”学陶师陶促进社章程》。章程的制定和通过旨在推进学陶的标准化建设,让“学陶”成为“陶学”,基本完成“四陶”的标准化建设:

1、文化建设,让学校充盈“陶味儿”。各成员学校分步实施立陶像(行知雕塑)、说陶话(行知名言)、建陶厅(行知展厅)等工作。除二爻中学己全面建成外,东社学校已经塑好了陶像,建好了陶厅。四安中学的行知广场和十总中学行知园方案已经准备就绪。

2、课程开发,让学校多做“陶事儿”。以课程开发为抓手,精心设计和全面推动学陶师陶实践活动。张謇学校将行知教育思想与张謇先生教育思想有机结合,开发了“勤逊”教育校本课程。韬奋小学将行知教育思想融合到韬奋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已经形成特色校本课程。

3、课题引路,让学校紧抓“陶题儿”。通州中专“教学做合一”的研究课题已经获得南通市规划课题立项,并获得初步的研究成果。

4、打造特色,让学校都有“陶名儿”。今年,省陶研实验学校、“陶社”候补学校先锋小学的邢光花老师参加南通市“行知杯”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获得第一名。在我区形成很好的反响。我们力争三到五年内各成员学校均成功创建江苏省乃至中陶会陶研实验学校

(二)依靠行动推进,积累成功做法

1.推进学习,要求每所成员学校创办“学陶报”。人人都要读《走进陶行知》。,

 2.强化研究,每所成员学校建立陶研室。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课题研究。。

3.培养队伍,每所成员学校要培养形成一支陶友骨干队伍。

4.加强交流,。我们先后组织成员学校陶研骨干赴上海崇明、浙江平湖、江苏南京等地区的先进单位参观学习。上个月,我们还组队参加了2014年长三角“行知伴我成长”论坛。

5.凝炼文化,每所成员学校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陶文化”。区分会将各学校校园网站主动链接“陶研云”,开设“通州陶社”专栏,力求形成独特的“通州陶社”的“陶文化”。

自“通州陶社”酝酿、创建以来,在省市陶研会领导、专家和兄弟县市区陶研分会的关心、帮助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点滴的成绩面前,我们深知,陶研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乘本次年会东风,采众家之长,踏上新的征程,为明年长三角“行知伴我成长”论坛在我市的成功举办添砖加瓦,争做贡献。

分享到:
【打印正文】